王家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以前的历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很多城市都是在AQI达到峰值时才发布预警,难以有效发挥应急减排的作用。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特别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 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确定 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 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1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伏晴艳介绍说,2015年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预报探索开展跨省市空气质量会商。
在以前的历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很多城市都是在AQI达到峰值时才发布预警,难以有效发挥应急减排的作用。天津市环保局、市气象局每天进行两次会商。目前,环境保护部已经成立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顾问组和总体专家组,重点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管理开展深入、细致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胡京南指出,当前,各地在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存在着启动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不够迅速、工业污染应急响应措施不够合理、过于依赖机动车牌号限行措施等诸多问题。
专家还指出,当前应急减排措施导向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优劣的差别,对好的企业激励不够、对差的企业督促不够,导致很多企业应急减排不主动。把重污染天气应急融入环保整体工作,抓住重污染天气期间社会各界容易达成共识的契机,采取差别化应急减排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有专家表示,对治污设施不完善、经常出现违法排污行为的企业,应该执行更严格的应急减排要求;对容易操作、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要求可以高一些;对难以操作、减排成本高、治污设施又比较完善的企业,可以适当降低要求。2013年11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将预警等级划分为蓝、黄、橙、红4级,但是各地预警分级标准不一致。与专家组一起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象及污染状况,开展48小时预报及其后两天潜势分析,决定是否提前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处长王斌说,提前发布预警、提前进行应对、提前污染减排,应急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那么,如何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介绍说,空气污染预报的准确性取决于污染源污染物排放不确定性、大气物理化学转化过程的认识水平以及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等因素。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在大气环境中迁移转化非常复杂,目前对很多反应机理的认识还不到位,尤其是重污染过程中二次颗粒物形成机制十分复杂,这些都会影响空气污染预报的准确性京津冀是全国最受雾霾困扰的地区。重点不是在于等多久,而是做了什么。
更为根本的解决之策仍是产业结构调整。《报告》撰写者之一、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张强告诉财新记者,像天津的化工,石家庄的制药以及河北很多小的印刷企业,和汽车的表面涂装,这些都是VOC的排放大户,现在VOC排污收费的试点刚开始,管控也将在十三五提上日程。
此外,课题组发现,仅京津冀区域减排还不够,周边省市如山东、河南等需要协同减排,如果周边省市没有行动起来,还将使北京、天津、河北的PM2.5在2030年均浓度分别增加22微克/立方米、21微克/立方米和16微克/立方米。同时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
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是氨排放的重要来源。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要达到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人们还要等上多少年?一份最新报告认为,估计还得14年。如果要给这个削减7成加一个期限,课题组选择为2030年。然而2013年、2014年、2015年均浓度分别为89.5微克/立方米、85.9微克/立方米和80.6微克/立方米。《报告》还提出,到2030年,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76万辆以内,城市公交承担率达到41%以上,节能小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40%以上;天津的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449万辆以内,城市公交承担率达到41%以上,节能小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35%以上;河北的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2053万辆以内,城市公交承担率达到36%以上,节能小汽车比例达到50%以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35%以上。例如,相比2012年,京津冀地区203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从73.1%下降到 30.7%,天然气比例从7.8%上升到28.6%,调入电比例从4.4%上升到15.3%,可再生能源比例从1.1%上升到3.7%。
从数字下降幅度来看,再考虑越往后、治霾空间越小的现实,北京2017年治霾目标很可能落空。2013年大气十条为北京设定的治霾目标是2017年PM2.5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
如何让京津冀地区在2030年享受到达标空气?课题组建立模型,设置了不同情境,发现若要达标,需要在2013年基础上,SO2、NOx、一次PM2.5、VOCs排放分别削减85%、74%、82%、72%。近日,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发布《京津冀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基于情景分析的京津冀地区PM2.5达标情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要想京津冀2030年空气达标,氨减排至少是40%,但中国目前对农业面源治理尚未出台明确方案,因此针对农业氨源减排难以展开。长期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民用散煤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如用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或清洁型煤替代煤炭,同时硫含量高于0.6%的煤炭全部禁止使用。《报告》认为,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均需削减7成以上,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方有望达标。贺克斌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根据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氨肥施用估计到2020年才会达到峰值。
经常有人问我,我们多长时间能达标?该报告撰写者之一贺克斌说:我可以清楚减排多少幅度能达标,但多长时间和具体方案有关系。这份报告由清华大学和能源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
但是,这一剂剂猛药能否灌得下?课题组也分析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新近发现的雾霾元凶之一VOCs,以往没有控制措施,目前仍然缺乏健全的排放标准和监测体系。让污染物如此大幅下降,也意味着必须在各项治污措施挖掘最大潜力既包括末端治理使用最佳技术,例如工业锅炉全面脱硫、脱硝改造,机动车从欧五升级到欧六排放标准,VOCs排放明显下降,畜牧养殖业集约化比例大于70%以减少氨挥发,等等。
2013年京津冀区域的PM2.5浓度为10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倍。课题组据此提出若干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末端治理的建议。
例如,北京除了城市工业以外,其他工业基本不再存在,京津冀地区未来长期发展模式走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高耗能工业产量不再增长或者开始下降,重工业占主导位置的模式在2030年之前实现转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强调。2013年11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将预警等级划分为蓝、黄、橙、红4级,但是各地预警分级标准不一致。
同时,还将强化重污染应对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构建京津冀区域大气环境科学观测网。问题2:如何提高应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急减排措施何时启动?专家认为,重污染天气的形成过程,就如同向池子里注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胡京南指出,当前,各地在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存在着启动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不够迅速、工业污染应急响应措施不够合理、过于依赖机动车牌号限行措施等诸多问题。有专家表示,对治污设施不完善、经常出现违法排污行为的企业,应该执行更严格的应急减排要求;对容易操作、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要求可以高一些;对难以操作、减排成本高、治污设施又比较完善的企业,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研究员刘文清解释说。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王晓利建议,要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散煤污染治理,对工业企业采取一厂一策、轮流停产、区域置换等科学灵活措施,重点加强高排放车辆的管控,深化区域联防联控以及采取冬季采暖期适当提高企业排污费、降低农村电价鼓励电取暖等经济手段。